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知識自媒體閒聊,累積數位資產│ZACK

知識自媒體閒聊,累積數位資產│ZACK

傳授知識內容除了現場講授外,自從聲音、影像得以被不同載體保存、重複觀看後,「錄播」這個授課形式已經存在了非常長的時間,遠非現在大家一股腦炒作「人人都可以成為講師」「你也可以擁有自己線上課程被動收入」等等議題的現在進行式才盛行。

聊知識傳播載體演變

過去你可以為了聽說國外某某大師出了一套課程,遠赴重洋、花費重金購得一套足以塞滿半箱行李箱的VHS,回到家再騰出兩大格書櫃空間來存放它,還為了它去採購一台當年貴森森的播放器,坐在電視前面上課兼朝拜。

過了一段時間,同樣的一套課程可能出現連盒子體積剩下1/8的新產品,你或許會清掉或轉送他人過往的VHS,重新購入一套存放更便利的VCD,相對的,書櫃空出的空間可能會再購入其他大師的課程,當然為了看它,你需要再買一台VCD播放器。

過沒幾年,再省1/7存放空間、畫質提升差不多一倍的新商品再度出現!有志向學的你,可能會再去買一套DVD版本的大師課程,但你書櫃清出的空間或許只會用一半來採購新課程,另一半轉向娛樂影視,這時候,有志向學的你也會再去買一台DVD播放器。

從VCD到DVD的過程,已經開始有些人慢慢習慣用個人電腦觀看課程,相對於電視觀看的場域,個人電腦顯得更加走在時代尖端。

很快的,沒幾年你發現以前花大錢買來的課程,突然在網路上有了低畫素,但是免費線上觀看的盜版,你開始收起以前的DVD,用一台電腦找尋網路上,你過往有興趣的課程,如果找不到,才考慮去買DVD,你也會發現默默地你走近書櫃的時間減少了。

接著,線上高清影片越來越多,實體也出現了更進化的藍光影碟,但我們除非是影視收藏家、評論家、發燒客,往往已經慣於無須耗費自家存放空間、跟生活環境逐漸融合的線上影視。

你逐漸發現線上可以找知識、看知識的管道越來越多,講授知識的人也越來越多,取得知識的門檻越來越趨近於只剩下口袋有沒有錢。並且因為設備已融入我們日常生活,我們是為了生活便利而更換,而非為了知識。

實在的價值

取得門檻降低、製作成本降低、講授人數驟升,連帶的是消費者願意花錢購買的條件越來越高,這時候消費者深藏的思考點,反而是越來越回歸到課程「實在的價值」,也就是「知識的含金量」。

這個知識的含金量,個人淺見包含了幾項:
一、講者建構的說服力
二、講者蒐羅資訊的廣度
三、講者將資訊內化為知識的深度
四、講者傳遞知識的效度

為了增加前述四個面向的競爭力,與過往大師一樣的是「用心」,不同的是「資訊取得效率」「面向廣大市場的傳播渠道」,這時候該怎麼辦?

正途只有加深自己的硬底子,這不會因為科技進步變得輕鬆,相反的需要更多努力,資訊取得便利快速,代表著人人都可以找到相同的資料,這考驗著講者統整、歸納,最後內化再輸出的能力;傳播渠道便利,這同樣也是開放給所有使用者的,除了多變的網銷技法外,講師究竟持續釋出多少讓人得以「接觸、瞭解、認同、信任」的資訊,往往是立足的根基,有了根基才有「轉換」。越便利開放,其實需要越多的投入與付出。

而屬於講師該自我訓練的表達能力,只是基本功,如何讓講者想表達的內容,能夠有效地輸入到接收者的大腦資料庫,才是功力;而因為想進入線上教學,因此需要適應錄影這也是一直存在的功課,只是要交答卷的人變多了。

進一步的思考
數位資產該如何累積?

這代表了那句人人會說的「內容為王、通路為后」嗎?
個人覺得實際上需要更深入的思考。

內容為王,不如說是「被人需要並看見」的內容為王;
通路為后,不如說是「被認真經營關係」的通路為后。

綜觀兩者,都是為了增加「知識的含金量」。

而這又是另外可以寫好幾篇文章的議題了,下回有感觸再聊。

  • 藍海培訓顧問有限公司 負責人
  • 永續雅創、沙漏時計平台創辦人、製作人
  • 平面、動態攝影工作者
  •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職涯發展學會 專案業務
  • 曾任新保成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副總編
    於出版產業任職10年,積累編輯/印務實務作業、陌生作者開發、作者關係維護、產品/行銷企劃、美術設計、活動展售、網銷操作、影片製作等多元職場歷練
  • 曾任一品文化出版社專案企劃編輯

發表迴響